浑江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5-04 信息来源:浑江区妇联
收藏
《浑江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浑江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相关文件:白山市浑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浑江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2023年4月7日,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白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白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两个规划确定了未来十年我区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是指导我区未来十年妇女儿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制定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四个周期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有力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妇女儿童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施政纲领,国家“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妇女儿童和家庭建设工作。2021年9月8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正式颁布实施,2021年12月22日《吉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吉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印发,2022年5月9日《白山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白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印发实施,为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部署,同步实施了三个周期浑江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浑江区“十四五”规划对保障妇女儿童基本权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专项部署,并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全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统筹推进。
二、编制基本原则
两个规划编制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原则。既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安排,又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既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重视建立长效机制。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既坚持妇女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将长期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问题作为新规划的主要目标继续推进,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认真研究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其作为新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加以推进解决。三是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原则。既从国情、省情、市情、区情出发,立足当前妇女儿童发展实际,突出目标的现实性、可行性;又面向未来,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使目标具有前瞻性、挑战性。四是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相结合原则。可以量化的目标,尽可能量化,并对量化目标值进行科学论证;对难以量化的目标,提出定性要求,便于操作和评估。五是约束性与引导性相结合原则。既重视通过有效工作机制如目标责任分工、监测评估、考核、督查等确保实现两个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又重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引导社会力量重视支持两个规划的实施。
三、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党对妇女儿童工作的全面领导。两个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为指导,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两个规划组织实施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聚焦妇女儿童发展短板弱项和民意期盼,强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机制建设,强调保障特殊困难妇女儿童群体权益,强调缩小妇女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新增“儿童与安全”领域,并围绕女性科技人才培养、儿童近视防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民生关切提出了具体目标措施。
三是注重对广大妇女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妇女规划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领妇女,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儿童规划充分体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注重引导支持妇女儿童发挥主体作用。妇女规划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在推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发挥妇女的重要作用。儿童规划把“坚持鼓励儿童参与”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
五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增设“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两个领域,对家庭建设作出专门部署,从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举措。
六是注重凸显白山特色。结合我区妇女儿童工作实际,将开展城镇低保和特困供养家庭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困难家庭患病妇女“两癌”医疗救助、加强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等内容纳入两个规划统筹推进。结合我区“六域”党建引领“三城”创建,进一步促进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面向儿童的生态文明教育。结合东北自然条件,在儿童安全领域增加开展冰面安全分析,防止儿童溺水等内容。
四、主要内容
(一)框架体例
两个规划的框架体例与国家两纲、省级、市级两个规划保持一致,由“前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组织实施”、“监测评估”组成。与上周期两个规划相比主要有五个变化:一是将原“规划背景”调整为“前言”;二是把原“总体思路”和“总目标”两部分合并统称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三是将原“目标策略”调整为“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四是妇女发展领域由原7个领域扩展为8个领域,增加“妇女与家庭建设”领域,儿童发展领域由原5个领域扩展为7个领域,增加“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两个领域;五是将原“儿童与社会环境”领域扩展为“儿童与环境”领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家庭建设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完善家庭养老育幼、病残照料等支持政策,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分别增设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和“儿童与家庭”领域;针对儿童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第一位原因,儿童人身权益遭受侵害现象屡禁不止,儿童食品、用品存在多种隐患等问题,儿童发展规划增设了“儿童与安全”领域,旨在进一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广大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内容
1.妇女发展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新时代妇女发展新需求新期待,着力解决制约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和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兼顾城乡、区域和不同妇女群体的协调发展,关注低收入和困难妇女的生存发展,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妇女规划设置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共提出73项主要目标和88项策略措施。
一是妇女与健康领域。围绕保障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从延长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和提高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预防和控制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提升妇女心理健康素养和营养水平、增强妇女健康意识、促进妇女加强体育锻炼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2项策略措施。
二是妇女与教育领域。注重教育对于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性作用,从加强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利、大力培养女性科技人才、提高女性终身教育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2项策略措施。
三是妇女与经济领域。围绕深入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就业优先战略,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提高女性就业人员比例、优化妇女就业结构、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女性人才发展、保障劳动权益和劳动安全、增强农村低收入妇女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妇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10项目标和11项策略措施。
四是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立足保障妇女平等享有政治权利,提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从保持女党员和各级党代会女党员代表合适比例,提高女性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以上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府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等的比例,提升妇女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比例,鼓励支持女性参与社会组织并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方面提出10项目标和10项策略措施。
五是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立足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从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妇女参加生育、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五大保险人数和待遇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1项策略措施。
六是妇女与家庭建设领域。作为新增领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从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建立完善家庭政策体系、拓展支持家庭与妇女全面发展的公共服务、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男女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倡导男女共担家务和家庭养老育幼责任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0项策略措施。
七是妇女与环境领域。关注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从提升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健全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评估和监管机制、提升妇女的媒介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降低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提高妇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提出8项目标和10项策略措施。
八是妇女与法律领域。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推动解决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健全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提升妇女法治意识和参与立法司法普法的能力、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和女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妇女财产权益、依法为妇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2项策略措施。
2.儿童发展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突出儿童权利的优先保障,更加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对儿童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保护,更加强调促进儿童发展和保障儿童权利的制度机制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聚焦新时代儿童发展的新需求。儿童规划设置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68项主要目标和79项策略措施。
一是儿童与健康领域。从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养护人健康素养水平,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减少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强化疫苗接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高儿童营养水平,保护视力,增强儿童身体素质,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性教育等方面提出二是儿童与安全领域。12项目标和13项策略措施。
作为新增领域,坚持问题导向,从有效控制和减少儿童伤害死亡和致残,降低儿童溺水死亡率,减少意外伤害发生,保障儿童出行、食品用品安全,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的暴力,防治学生欺凌,有效干预儿童沉迷网络,完善伤害监测报告系统等方面提出10项目标和10项策略措施。
三是儿童与教育领域。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持续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提升儿童科学素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1项策略措施。
四是儿童与福利领域。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从提高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均等化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发展托育服务、保障困境儿童权益、完善基层儿童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10项目标和13项策略措施。
五是儿童与家庭领域。作为新增领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积极回应新时代广大家庭的新期待,从发挥家庭立德树人作用、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教育引导父母落实监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积极践行和传承好家风,建立平等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支持家庭的法律法规政策,提升家庭领域研究水平等方面提出8项目标和8项策略措施。
六是儿童与环境领域。将原规划“儿童与社会环境”领域扩展为“儿童与环境”领域,从营造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环境、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提升儿童媒介素养、保障儿童参与权利、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增加公益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儿童环保意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时满足儿童特殊需求等方面提出9项目标和10项策略措施。
七是儿童与法律保护领域。注重强化相关部门儿童保护主体责任,从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执法和司法保护,提升未成年人和全社会法治素养和保护意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民事权益,落实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严格监管安排未成年人参与商业性活动,依法严惩性侵、家庭暴力、拐卖、遗弃未成年人、网络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提出10项目标和14项策略措施。
(责任编辑:王雅凤)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