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浑江要闻
浑江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2-21   信息来源:长白山日报   收藏
“清”出好风气 带来好“钱”景——浑江区盘活“三资”推动乡村振兴侧记

  想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缺少资金怎么办?浑江区七道江镇民华村抓住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契机,解决了过去涉及资源、资产、资金的陈年旧账、陈年乱账,清回资金资产804.7万元,走出一条以“三资”小切口推动村集体经济大提升的新路子。
  今年,浑江区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摸清家底、盘活各类资源,推进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规范有序利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搭好台子,让“单打独斗”变为“握指成拳”
  浑江区坚持早谋划、早部署,牢牢牵住组织领导这个“牛鼻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最高规格、最大力度开展行动,迅速掀起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热潮。
  层级推动联合协作。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副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各涉农镇街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纪委监委监督推动落实,为切实解决“三资”管理领域风险隐患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专班运行落实到底。成立专项清理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榜公告等方式,广泛发动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征集流失“三资”线索,盘点集体资产资源存量、结构、分布、处置及运行效益,深翻家底、厘清边界,逐步实现对自然屯(社)集体资产的动态监控。同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多的村,由组织部、纪检、法院、司法和农业农村部门组成特别专班,按照工作时限边查边改、真查实改,逐渐在全区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摸清底子,让“闲置资产”变为“增收活水”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浑江区聚焦往来账目、发包合同、“四荒”“四旁”等重点,逐项查、挨个捋、仔细量,确保彻查弄实,建好家底台账。专项清理开展以来,该区坚持“一把尺子、一支队伍”的原则,对机动地、荒地、鱼塘等进行实地测量、全面筛查,按照清理范围,进行摸底核实,一村一档建立“三类一重点”清理整治台账。同时,把民主公开贯穿清理行动全过程,在村公开栏、微信、网格群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监督。截至目前,全区共清回集体资金886.17万元;清出村级债权资金1965.26万元;清回资产784.24万元;清回林地5.95万亩、四荒地3962.94亩、小片荒6420.44亩、养殖水面327.56亩、沟系470公里。通过合同清理,使一批“关系”地、“失联”地重新回归村集体。
  开好方子,让“依靠输血”变为“靶向造血”
  “三资”清理,“清”是基础,“理”是关键。浑江区针对清查出的问题,坚持守牢“两个关口”,分类施策、靶向整治,推动“三资”清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守牢“监督关”。强化联合监督,组建由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参与的“三资”清理督导检查组,通过座谈交流、查阅台账、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各镇街开展监督检查,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做到资金账目清、资产底数清、主体归属清。强化个体检视,督促各镇街深入开展村集体“三资”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建立清理整治台账,对不符合条件的资产、资源进行集中清理,并在全区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切实压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三资”再清理再整治。强化靠前监督,深化基层监督“1333”工作格局,在村层面成立基层监督联络站55个,发挥日常监督工作的“前哨”和“探头”作用,将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强化小微权力监督。守牢“制度关”。督导检查组及时梳理分析监督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督促各职能部门从体制机制上补短板、堵漏洞。针对镇街机构改革时,将原镇街农经站单独法人撤销,但村级资金代理账户未及时变更的问题,依据相关文件要求,推动6个涉农镇街及时与开户行对接,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村级代管金专用账户,继续行使原经管站代理账户职能,确保村级资金运转顺畅和账户安全完整性。




(责任编辑:王雅凤)

初审:    复审:    终审: